集團緣起
學者股份有限公司
【公司簡介】
學者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73年,為 盧美惠女士第一家電影公司,以電影製作及發行為主要業務。之後代理各國影片開始到立足國片市場,以至組成電影院線,整合錄影帶及影音市場,成立衛星電視台等。在跟隨趨勢潮流的企業理念下經營,完成亞洲少數具有整條產業鏈能力,及晉升為今日以多媒體形態,矗立於電影這個集各類精緻藝術之大成的領域。
學者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更積極協助台灣的文創者, 開拓更寬闊的跑道; 如拍攝「亞洲第一才子」作詞人 方文山的首部電影【聽見下雨的聲音】(2013)。以及由知名的兩性專家與小說作家「H」(陳鴻儀),所改編的小說《時間。差》。希望能在電影領域上,協助這些優質的台灣文創者推廣至國際,為電影產業增添不同的風貌及新血,帶領觀眾發掘生活中不同方向的思想、傳達生活上的正面能量,而這也是立吉聖影視娛樂致力實現之未來願景。
【歷年業務】
電影
➤電影製作:製作400多部影片,亞洲民營電影企業龍頭。
➤電影發行:複合式影城創始人,最高峰全台26間。
➤電 影 台 :曾創下6台衛星頻道同時啟動之紀錄。
➤影音商品:曾創下98%鋪貨率(店鋪含直營及加盟)。
土地開發
➤商場整合:台灣最大商務中心,位於東區商圈。
➤資產活化:台灣知名泰式按摩<悅和>創始股東。
➤文創開發:多家影城及商場開發,建立文創園區。
其他
➤線上遊戲:代理<cable online>年度亞洲銷售冠軍。
➤精品開發:高檔真空管音響,精品咖啡店(籌備中)。
他是向華強的老闆,劉德華的恩人,沒有他還有《大話西遊》嗎?
每每提到那些優秀的電影作品,人們更多會把功勞歸在導演和編劇身上,往往會忽略製片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。作為電影生產的決策者,製片人不僅僅為導演提供拍攝資金,從成立劇組,電影拍攝再到後期公映,製片人都必須做全局把控,可以說是貫穿全片的核心人物。
王中軍曾說:「影視產品中演職員的風險很小,拿錢做工,幹完走人,可製片人的風險和責任卻越來越大,他必須要將一個項目盈虧進行到底。」 製片人戰略眼光的深淺,對於一部電影能否成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。同樣的,一些被人稱之為「經典」的港片,在誕生過程中也需要伯樂的發掘、推動,像《東邪西毒》、《東成西就》、《大話西遊》等等之所以能被世人所見,離不開這一幕後功臣的支持——學者電影公司的老闆 蔡松林。
蔡松林被譽為是香港電影最重要的推手之一。
他為人低調,鮮少在公眾場合露面。但他慧眼識珠,眼光獨到,曾促成了像《笑太極》、《金燕子》、《殭屍怕怕》這樣優秀港產電影的問世。比起很多娛樂業大佬看重投資業務綜合化,而 蔡松林只專注於電影方面的投資。這與他從小的夢想有關。用他自己的話來說:「當初看到開電影院、做電影好像比作銀行好,那麼多人想要給錢電影院老闆還要一大早排隊,所以我那時候就立志要做電影、開很多電影院。」夢想成真的 蔡松林不僅僅實現了在台灣鋪設了大量的院線,也一度壟斷了台灣電影的發行業務,一步步登上了「電影大亨」的位置。
80年代的華語電影以香港電影獨居鰲頭,當年的港產電影為台灣電影市場貢獻了80%的票房,趁著熱潮,蔡松林成立的「學者」公司也開始了港片投資的業務,形成了「香港班底製作,台灣注入資金」的拍攝模式。
蔡松林所投資的影片包括商業電影、文藝電影,他藉助「學者」打通的天地線,為港片在台灣及東南亞各國上映牽線搭橋,為推進香港電影的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「學者」不僅成為80-90年代,除了嘉禾、新藝城、德寶之外,港片的第四大「金主公司」。除此之外,蔡松林還占有永盛40%以上的股份,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,據說當年連向華強見他,都要稱呼一聲「老闆」。
蔡松林的電影事業可以用「有賺有賠」來形容。
更進一步來說,他一手打造賺錢的商業片,一手養活不賺錢的藝術電影。最令蔡松林引以為傲的,是他幫助王家衛和王晶分別成立了至今仍然存在的「澤東」和「王晶創作室」,兩者均拍出了不少叫好叫座的電影。與此同時,蔡松林也投資了《尼羅河女兒》、《刀瘟》等等極其小眾,被人視作是「賠錢」的文藝電影。
然而蔡松林最被人稱頌的,是90年代初期幫助 劉德華創建了「天幕」。雖有「劉德華效應」為天幕電影的賣座作保駕護航,但從公司成立以來,除了創業作《九一神鵰俠侶》大獲全勝之外,之後所有電影都血本無歸,劉德華傾注了心血的《天與地》更是票房慘敗。一系列虧損,導致劉德華累積了大致3000萬元負債,最終被迫將天幕公司抵償給蔡松林,是蔡松林幫助劉德華從永盛拿到了資金,才得以順利化解了財務危機。這一舉動,至今仍讓劉德華心存感激。
俗話說商場如戰場,打口碑和票房上的勝仗是電影投資者最看重的。但蔡松林更看重的是電影品牌、電影質量,他長久以來秉持「是金子總會發光」的理念,從他投資了王家衛的《東邪西毒》這部口碑之作便可見一斑。
據王家衛回憶,蔡松林從不干涉他用什麼樣的風格去拍電影,「只要找好明星」就可以了。如果當年沒有蔡松林的支持,或許這部代表王家衛的重要作品,會無限期地延遲。而蔡松林還以1200萬港版的費用買下了劉鎮偉《大話西遊》的台灣版版權,這也意味著劇組拿到了拍攝經費,救命稻草。後來的事人盡皆知,《大話》既不賺錢,口碑也差強人意,讓「學者」公司蒙受了慘重的損失。但沒想到的是,這部電影先後兩次重映,已成為一代年輕人心中的「愛情寶典」。這不得不讓人佩服蔡松林的遠見卓識。
蔡松林是電影商人,但也是一個善用人才的電影人。
比起很多眼看電影不賣座,便立馬翻臉撤資的電影公司老闆,蔡松林則很少與人發生決裂和糾紛,往往都是與之合作了多次的電影人又帶著項目回來找他。王晶曾評價他是「很講情義的人」,這也與他「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」,只看劇本,不計較金錢的個性分不開。
還有一點,在「學者」的鼎盛時期, 蔡松林認定一個項目便會堅持到最後,很少會半途而廢,這也是很多電影人肯與之合作的關鍵。
隨著港片的沒落,加上台灣本土電影的不景氣,如今的「學者」逐漸縮減了製片業務,在投資電影方面也變得越來越謹慎、保守。但這並不代表蔡松林離開了電影界,也並不代表蔡松林就此忽略、放棄了內地市場。像王晶執導的《大內密探零零狗》、《未來警察》和方文山首部劇情長片《聽見下雨的聲音》等等,拍攝資金皆來自蔡松林。
與從前相比,雖然「學者」投資電影的數量已有明顯的銳減,但蔡松林和他的「學者」仍然在華語電影界享有很高的聲望,或許待時機成熟的那天,「學者」會再一次成為華語電影的「推力器」。
2017-04-18 由 麥克瘋說電影 發表于 https://kknews.cc 娛樂網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zh-tw/entertainment/lzg23og.html
學者立足台灣放眼國際,拓展文創朝資本市場邁進
學者股份有限公司傳承四十年電影產業經驗。創立於1973年的學者影視,為 盧美惠女士第一家電影公司,早年以電影製作及發行為主要業務,之後開始代理各國影片立足國片市場,甚至組成電影院線,整合錄影帶及影音市場,並成立衛星電視台。
近年來積極朝著企業理念下經營,增加了劇團以及線上遊戲等項目,完成台灣少數具有整條產業鏈能力,以多媒體形態,矗立於電影這個集各類精緻藝術之大成的領域。在政府策略扶植與推動文創產業發展之下,立吉聖也將爭取股票市場掛牌,預計兩年內登錄興櫃。
學者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更積極協助台灣的文創者,開拓更寬闊的跑道;如拍攝「亞洲第一才子」作詞人 方文山的首部電影《聽見下雨的聲音》。以及由知名的兩性專家與小說作家「H」(陳鴻儀),所改編的小說《時間。差》。希望能在電影領域上,協助這些優質的台灣文創者推廣至國際,為電影產業增添不同的風貌及新血,帶領觀眾發掘生活中不同方向的思想、傳達生活上的正面能量,而這也是立吉聖影視娛樂致力實現之未來願景。
學者股份有限公司首重人才培養,台灣電影目前仍偏向獨立製片居多,電影產量不多,因此人才流失快速,但人才是電影成功關鍵的三才(人才、題材、錢財)中最重要的,有了人才方可創造出題材,吸引錢財。人才培養需要不斷提供平台讓其發揮磨練,維持一年至少一部電影拍攝完成,訓練有志進入電影界的人才,都能夠在這個產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同時也提供影視相關科系的學生前來實習,讓學生們可以提早認識電影產業,做產學結合。
學者股份有限公司異業結盟,聯合行銷擴大文創市場規模
題材開發是目前台灣電影界最缺乏的,好的劇本是電影製造的第一步,因此現在IP知識產權(Intellectual Property)一詞在兩岸非常火紅,原因就在於電影題材開發,除了原創一途,也可以從網路劇、小說、漫畫、電視劇等改編,熱門IP因為已經有一定的粉絲,所以有非常大的潛力被改編成電影劇本。
因此公司特地成立電影題材開發小組,結合小說、音樂、出版、發行等不同領域的專才,一起腦力激盪,共同開發新題材,期待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。從手遊精靈寶可夢GO熱潮可以看出,一個好的故事,可以是電影、可以是小說、可以是漫畫也可以是遊戲,並且衍生出許多周邊的龐大商機,這也是文創產業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。
異業結盟與跨界合作是產業成熟的必要過程
除了電影,公司也積極與線上遊戲產業合作(智冠科技),授權電影開發新手遊,除了可以增加電影產業的產值,也帶動另外一個產業的發展,創造1+1大於2的價值。另外,除了線上遊戲,公司也有所屬劇團,在戲劇表演上提供不一樣的平台,讓表演者有更大的發揮空間,同時讓文創產業做更多的連結,彼此互相影響,一起成長。
學者股份有限公司開拍的電影《學長》,是由知名網路小說家瑪琪朵的暢銷作品改編,這是一部點閱率破百萬的超人氣青春校園小說。《學長》電影也將與智冠合作發行同名手遊聯合行銷,學者股份有限公司的企圖心與拍片動作,已成為台灣閃亮的電影招牌。看好電影文創前景有意願參與者或合作廠商歡迎贊助,將回饋超值精美贈品。
來源:台灣TB新聞網 作者:記者陳奕澄 時間:2016-08-15
http://tbnews.com.tw/technology/20160815-10889.html?from=singlemessage&isappinstalled=0
放下文字拍電影 方文山坦言換種方式繼續”中國風”
中新網南京12月1日電(記者 泱波)1日下午,著名華語樂壇作詞人 方文山攜其電影處女作《聽見下雨的聲音》,走進南京東南大學舉辦了一場小型電影交流會。方文山與到場近千名大學生一同分享他的電影製作歷程,分享電影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魅力。
唯美愛情電影《聽見下雨的聲音》將於12月13日在大陸上映,該片講述的是一位樂團主唱與失聰女大學生的愛情故事。作為方文山執導的第一部長片電影,該片籌備近五年,力圖用純美的畫面語言平靜的敘述關於愛的故事,從而引起都市人群的共鳴。這部電影引來了徐若瑄、釋小龍、柯有倫、韓雨潔、周覓、李東學等優質人氣演員的加盟。
分享會上,方文山毫不掩飾自己對處女作的喜愛之情,直言這不是一部“單純的愛情影片”,裡面融合了音樂、漢文化、美術等多種元素。影片以搖滾樂、古典樂的碰撞為基調,將青春、夢想、勵志等標籤性元素清晰的呈現出來,同時融入了漢服、水墨畫、韻腳詩等傳統的中國古典文化,為了保證影片的品質,也力邀十多年的好友周傑倫助陣,為影片打造了主題曲。
在採訪中導演方文山表示,他拍攝這部電影希望能藉此推廣漢服、書法等中華文化。他認為創作來自於一個價值觀,自己創作了那麼多中國風的歌曲,是因為喜歡那樣的文化氛圍,這次大膽把漢服和書法等傳統元素融入電影中,嘗試用通俗的語言來行銷傳統文化,讓百萬甚至千萬觀眾看到,讓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揚光大。
對於傳統文化的癡迷,他在與大學生們的交流中認為文化識別度是創作的養份,很多大學生都喜歡寫詩寫詞,對於這樣的愛好是否能養活他們,他建議詩人是一種身份,詞人可以當職業。
來源:
http://www.l99.com/EditText_view.action?textId=1144215&from=singlemessage&isappinstalled=0
11月4日,港台知名制片人 蔡松林先生、中华制片协会监事召集人 卢美惠女士及其助手兼明星经纪人 黄意晴女士一行来访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,蔡先生此行主要是与园区洽谈电影项目合作事宜。
作为电影界领军人物,蔡先生对于园区的各种建筑风格展现了浓厚的兴趣,表示可以尝试与他的电影相结合。在了解了园区的理念和发展前景之后,蔡先生希望日后可以和园区合作开展电影业务。园区负责人也热情邀请蔡先生共同发展电影,创造更好的电影世界。
蔡松林,台湾著名制片人,同时也是向华强夫妇的“永盛娱乐”的最大股东。1980年他成立第一间电影公司——学者有限公司。蔡先生成立的 学者有限公司曾经制作了1000多部并发行了4000多部电影,是台湾“八大片商”幕后者之一。
90年代初,蔡松林投资加入了刘德华的天幕公司。出品了《战神传说》等影片。随后又协助王晶成立 “王晶创作室有限公司”及出品王家卫、刘镇伟合组的“泽东电影公司”创作的《东邪西毒》。《东邪西毒》和《东成西就》都是其百分之百出钱投资。
蔡松林也曾就职过台湾片商公会理事长、制片协会理事长、基金会常务董事、文化创业产业主席,行政院公共工程推荐人等。
來源:2014-11-06 华莱坞
http://wx.paigu.com/a/826058/44274639.html